返回作家目录



    金庸,本名查良镛,生于1923年,浙江海宁人。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,领尽风骚,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“唐宋以来巨族,江南有数人家”。

  

8岁那年,查良镛先生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《荒江女侠》,“琴剑二侠”的行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。这是查良镛先生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。之后,查良镛先生到处搜罗武侠小说,一睹为快。

  

15岁时,查良镛先生编写的《给投考初中者》一书出版,畅销省内外,初露才华。

  

17岁时,查良镛先生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:写一篇题为《阿丽漫游记》的文章贴在学校墙报,影射学校的训导主任。

  

查良镛先生小时候的理想是:当一名外交官。抗战后期,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。查良镛先生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,整人打人,于是“行侠仗义”,打抱不平。谁知,他的“侠举”惹了祸,校方勒令他退学。   “查少侠”只好离开校园,浪迹江湖……

  

1948年底,查良镛先生被派往香港《大公报》工作。“身无分文走香江”的查良镛先生从此就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,而他与《大公报》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开始。

  

新中国建立初期,为了圆自己的外交官之梦,查良镛先生毅然抛妻离职,北上京都再敲“外交官之门”。由于种种原因,查良镛先生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南回香港。

  

查良镛先生重回《大公报》,不久就调到《新晚报》当副刊编辑。梁羽生先生正好也在《新晚报》任职,两人遂成朋友。他们一起下棋,一起写棋话,时常海阔天空闲聊——而聊得最起劲的则是武侠小说。

  

1953,梁羽生先生以《龙虎斗京华》一书打响。

  

1955年,查良镛先生偶试身手,写出第一部武侠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,一举成名。“金庸”作为一个“神话”由此诞生。

  

50年代,查良镛先生、梁羽生先生、百剑堂主同写武侠小说,人称“三剑客”。

  

一日,他们突发剞想:在报上开设专栏《三剑楼随笔》,三人合写,以展现“三剑客”“社会时互放的光芒”,给“新派武侠”留下一段历史见证。

  

金庸自《书剑恩仇录》后,一发不可收。接着,《雪山飞狐》一出,石破天惊,全城争读。《射雕英雄传》更被视为“天书”,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,由此奠定。那年,查良镛先生34岁。

  

35岁那年,查良镛先生拿着他的8万港币,自立门户,创立《明报》。很多人都认为不出一年半载,《明报》就会关门大吉;但查良镛先生凭着他的一支如椽妙笔,凭着他的武侠小说《神雕侠侣》和《倚天屠龙记》等,撑起《明报》大业,使《明报》得以苦苦维持下去。

  

1962年5月,10万大陆居民波浪式地涌向弹丸之地的香港,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“逃亡潮”,香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。“明报”倾力倾情报道、评论“逃亡潮”,声名大噪,发行量倍增,苦苦支撑的局面终于结束。

  

1960年,台北市出动大批警察,在大大小小书店搜缴武侠小说,查良镛先生的武侠小说自然在查禁之列,台湾当局指之为“毒素颇深”,是“统战书本”。

  

1965年年中,查良镛先生漫游欧洲一个多月,于是请倪匡“化笔”《天龙八部》。查良镛先生旅欧回港,倪匡相告:“金庸,真不好意思,我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了!”

  

1965年底,查良镛先生创办了《明报月刊》。

  

这本杂志是由散居在世界各地、素不谋面的学人通过书信来筹划、创办的,这在世界出版史上实属罕见。

“文革”期间,《明报》以及时、准确的中国报道,在香港报界独领风骚,大放光芒。《明报》因而销路突飞猛进,正式确立大报地位。

  

1967年夏季,被称为“香港式文化大革命”的“暴动”发生,查良镛先生因支持港府被“左派”骂为“汉奸”、“走狗”、“豺狼镛”。《明报周刊》开了香港娱乐周刊的先河,也为查良镛先生带来可观的利润。《明月》和《明周》这两颗星星,辉映着《明报》这个月亮。

金庸语录:

1、程灵素:爱一个人不能过于无节制。因为你可能遇到一只白眼狼。你爱他的时候他假装不知道,你为他死后他假装悲伤之后会去和别的女孩子搭讪。

2、袁紫衣:跟一个人谈恋爱最好不要用游戏心态。否则他会很认真。到时候你除了出家就别无他途。

3、胡斐:一次恋爱之后最好立刻把前面的人忘记,否则会带着沉重的感情枷锁。你看看萧峰到死都没法忘记阿朱,而我不是就和苗若兰好了吗?

4、段誉:爱情就象足球里的防守反击。你只要死缠烂打。接下来,对方内部会出现问题。然后你就可以乘虚而入。这就是我得到语嫣的方式。

5、虚竹:真正的爱情和对方的容貌无关。

6、萧峰:我们对于老丈人要保持足够的尊重。

7、慕容复: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,但是我没有珍惜……

Copyright© 2012-2019 名著阅读网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版权,请来信告知,本站立即予以处理。